地理学家刘兴石:60年心血写成一本书,充满祖国山河故事

地理人物介绍_地理人物简笔画_地理人物/

“老师,登山者,爬网格者。” 他曾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了这样一句话作为自己的“职称”,称这最适合他的身份。

我在北大的一间教室里认识了这位“工匠”。 精神抖擞的老人正准备给年轻的学生们讲课。

“你为什么不坐下来谈谈。” 主持人拉过一把椅子。

他坐下来,说了几句话,突然站了起来,声音更大了:“坐着说话没意思,我还是习惯站着。” 接下来的近两个小时里,老人再也没有从椅子上下来,在教室走廊里来回走动,边走边说。 当他兴奋时,他会大声喊叫。

这位热情的老人名叫刘兴世。 也许他真的习惯了走路。 他一生用脚“丈量”山川、河流、喀斯特,然后写下有关山川、草原、沙漠、戈壁、喀斯特的故事,讲给人们听。

少年时代的磨难与梦想

在谈到自己的人生时,刘醒世总是说:“我出生在一个战火纷飞、哀悼遍地的时代。”

刘醒世1931年出生于武汉,其父刘敬是中国最早的军事专家之一。 北伐期间,孙中山亲自任命他为军政委员。 当年,“九十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一片火海; 武汉被洪水淹没,处处哀悼。

洪水淹没了他们家二楼的窗户。 襁褓中的刘兴诗被母亲抱着,踏上了父亲带来的​​小船。 随后,一家人登上英国太平洋航运公司的一艘轮船前往上海。 当洪水泛滥、河风吹起时,刘醒世童年在船上抽搐,失去了知觉,陷入昏迷。

没想到英国船长过来了,不让他死在船上。 他恶毒地命令水手们将这个年轻的生命从他母亲的怀抱中夺走,并把他扔进了咆哮的长江中。 船上的中国乘客站起来辩解,称孩子还没死,不应该受到这样的对待。 幸亏同船的一位老人将同仁堂万婴片碾碎喂给垂死的婴儿,刘醒世哭醒了,转过身来。

地理人物_地理人物简笔画_地理人物介绍/

这是刘醒世人生中的第一个故事。 他的母亲告诉他,告诉他不要忘记,永远反抗帝国主义,感恩人民。

后来,全家从上海搬到了南京,刘醒世开始上小学。 有一天,父亲铁青着脸,开车送他到下关码头,指着一艘军舰让他看。 年轻的刘兴时一开始很高兴,但他的父亲却指着桅杆上的太阳旗说:“你看,这是一艘日本军舰,它的大炮正对着我们的首都,你永远不要忘记它。”

听到父亲的话,刘兴世顿时由喜转恨。 他捡起一块石头扔了过去,恨不得把战船沉入水中。

不久之后,卢沟桥事变爆发,南京迅速陷落。 刘醒世一家在敌机炮火下登上难民船逃往重庆。

生长在民族苦难的岁月里,年轻的刘醒世经常思考一些与他这个年龄极不相符的严肃问题。 他坚信,在抗战战火中觉醒的孩子们一定有一个共同的愿望,那就是渴望祖国的独立、繁荣、民主。

刘醒世在“首都”重庆长大,从小就爱上了读书。 他用自己攒下的零用钱买了很多书。 于是,我的心里又出现了另一个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作家,能够写书给别人看。

“尽管如此,当时的环境迫使我们这些孩子不能过多地思考自己的宏伟梦想。” 刘醒世说,他小时候的救国梦想是他以后人生的基调。 他开始投身爱国学生运动:戒严刚结束,他就带着大量印刷品,挤过中美合作学院门口武装特务的聚集。

地理人物介绍_地理人物_地理人物简笔画/

“如果我们不这样做,谁会这样做?”

新中国成立后,刘醒世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 他日夜梦想的祖国的独立、繁荣、民主即将实现。

“在建设新中国的热潮中,人们心里充满了难以形容的兴奋。我的很多同学都是高材生,直接投身到社会主流工作中。” 在刘兴世的记忆里,那是值得激情的。 燃烧的岁月

“此时此刻,我还能追求自己当作家的小梦想吗?不行!” 刘兴世高中毕业,报考了大学。 他毫不犹豫地完成了自己的两个志向:地质学和地质学。 1950年高考,学校独立招生。 刘兴石报考了北京大学地质系。 为了保险,他还报考了重庆大学地质系。

你为何如此坚定地要学习地质学? 他的理由很简单:“国家建设首先需要矿产,而地质工作是最困难、最危险的,我们不做谁做?”

刘醒世至今还记得进入北大后的“第一堂课”。 在北京大学地质博物馆,他受到中央地质指导委员会(地质部前身)代表的欢迎。 “旧中国只剩下100多名地质人员了,今天这里还有100多名新学员,我们新中国的地质队伍一下子扩大了一倍,多好啊!” 这句话让他很受鼓舞。

刘醒世和同学们忍不住大声欢呼,渴望第二天走进山野,把自己的青春全心全意地奉献给祖国,“死而无悔”。

在北大,刘醒世还请教了许多他从小崇拜的大师,如朱光潜、冯至、何其芳……“可以想象,他们严谨、严肃、民主、开明的学风对我影响很大。”并深深震撼了我的想法。”

地理人物简笔画_地理人物_地理人物介绍/

野外生涯

1956年毕业后,刘醒世留在北京大学担任助教,很快就陷入了“反右”的漩涡。 为了维护自己的理念,他一次又一次受到打击,遭受了血淋淋的打击。 1958年,刘醒世被迫含泪告别北大。

随后,他被调往武汉华中师范大学,不久又调往成都地质学院(现成都理工大学)。

由于大学期间的一次重大调整,刘醒世的科研方向从地质学转向了地貌学。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刘醒世几乎走遍了大江南北,山、湖、海、戈壁都有。 他的野外科研基地主要集中在四川盆地及长江中上游、广西红水河上游大瑶山地区、新疆西天山地区三个地方。

刘醒世说,地质队员平时都是游击队员,不知道有多少人默默地死在山野里。 不过,回顾自己的野外生涯,他笑称,也许自己并不是一个真正的探险家,没有那么刺激,只是平淡而简单。

“没有大风险,但有一些小风险。” 刘兴诗开玩笑说,野外的衣食住行的故事还真不少。 “我一生中遇到过汽车翻船、翻船、船上着火的情况,也算是一次难得的冒险经历,可惜我们还没有遇到过泰坦尼克号这样的场景。”

有一次,刘醒世带队翻越陡峭的悬崖。 没想到,下面竟然有一个采石场。 导火索已经点燃,即将爆炸。 下面的人看到了他们,都焦急的喊道。 他们挂在悬崖上,焦急万分。 悬崖很危险,他们走不快。 刘兴时冷静下来,稳定了军心,留下来指挥大家快速通过。 当他最后一步跑出去的时候,爆炸声惊天动地,身后飞石如雨。

“登山必达其顶,行水必竭其源,钻洞必达其底”。 这是刘醒时在野外考察中所坚持的原则,也因此遇到了许多危险和有趣的事情。

一次在广西大瑶山,刘兴石带队攀登近百米的悬崖,探索悬崖顶上的一个洞穴。 从山洞的形状和高度来看,刘兴石觉得与著名的柳城巨猿洞有些相似。 由此,“成功的欲望陡然生起”,他想也没想就和助手一起爬了上去。

我扶着岩壁,沿着不足一米宽的石檐小心翼翼地走着。 距离洞口几米远时,我突然发现前面的路被切断了,我必须跨过一条大约半步宽的缺口。 悬在半空中怎么能不害怕呢? 刘兴世屏住呼吸,稳稳的向前走去,然后带着队友们一一走了过去。 “当我向洞内看去时,我什么也没发现。这只是浪费了我的身体和勇气。”

还有一次,洪水咆哮时,我背着沉重的地质背包,经过两座已被剥去木板、无法通行的铁索桥。 踩着那根在风中不停摇晃的光秃秃的铁绳,我一步步挪动着,来回走了两圈。 事后想起来,他其实是有些害怕的。

汶川地震发生时,他不顾别人阻挠,匆匆从北京赶回四川,说:“没有退休报国这回事。” 作为一名志愿者,我一直在第一线研究地震情况,作为灾后重建的物资,我曾两次受伤,没有退缩。

刘醒世的专业是第四纪地层学和地貌学研究。 然而,多年的野外行走,他的科研成果并不局限于这一领域。 他说他“没有其他技能,并且经常彼此保持联系,从一个主题领域转移到另一个主题领域。” 他获得了史前考古学和果树古生态学两个跨学科研究员头衔。

刘醒世凭借对第四纪冰川遗迹鉴定的敏锐眼光,解开了新疆伊犁地区天山野果林起源之谜; 他利用古气候和古环境方法,破解了三星堆和成都平原许多古代文明突然消失的谜团; 他凭借对古气候、第四纪地层学等学科的扎实研究,解开了长江中上游江北砾岩的谜团,并将其命名为“江北期次生胶结砂砾岩”,并在专着中撰写。及国内外多篇刊物。 在论文中。

地理人物_地理人物介绍_地理人物简笔画/

脱离现实

传奇的田野经历和广博的学识,或许让刘醒世得以延续年轻时一度点燃又自行熄灭的文学梦想。

早在14岁的时候,刘醒世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 20世纪50年代起,刘醒世陆续开始创作科普、儿童文学、科幻小说。 他也因此成为中国解放后第一代科幻作家,也是世界科幻作家协会首批中国会员之一。

“如果我没有离开北大,我可能会全身心投入科学研究。” 刘醒世表示,自己重返文学纯属机缘巧合。 他从来没有想到事情会失控。

“科幻荒诞的外衣下应该有一颗严肃的心。” 刘醒世在创作中坚持自己的思想原则,提出“幻想从现实中起飞”。 在他看来,科幻小说是一种通过“折射”反映现实生活的浪漫主义文学。 如果不关心现实,科幻作品就失去了意义。

刘醒世反对闭门思考、编造离奇故事,认为“科幻小说是科学研究的直接延续”。 在科普创作上,他更注重把科学知识清晰无误地传递给读者,不能把科学知识弄得更神秘,让读者更困惑,成为一种玄学。

1993年后,年过63岁的刘醒世“不休退休”,继续创作,创作高峰也随之而来。 截至目前,他已在国内外出版图书222部,荣获奖项140个。

70岁之后,刘醒世将创作重心从科幻转向科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系列作品是《告诉孩子》。

地理人物介绍_地理人物简笔画_地理人物/

科普界称其为“必成经典”的优秀少儿科普作品。 出版社甚至评价说,对于一个70多岁的老人来说,每月写一本书本身就是一个“科幻奇迹”。

他不止一次地告诉大家:“我的最后一口气一定是在山上迈出最后一步,在工作台前写下最后一个字。”

刘兴世爷爷在六十年的地质调查生涯中,走遍了大江南北。 他将自己对中国地理的所见所感融入到地理知识中,编写了这套包含200个精彩章节的地理科普读物。

这套《刘兴世爷爷教孩子中国地理》一出版,就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这套书以《大中华》为开篇,从区划、民族、地形、水文、气候等方面对中国地理进行了全面概括。

地理人物简笔画_地理人物介绍_地理人物/

刘醒世不仅是一位地质学家,也是一位作家。 他出版了一百多本书。 他用诗意的语言和专业的地理知识举例,让孩子们读起来就像一首优美的地理散文诗。 因此,这套书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学习地理,还可以学习写作,提高语文阅读能力和美感。 孩子们可以看到刘兴世爷爷如何描述中国的一座城、一座山、一条河。

懂地理的人不一定是尖子生,但他一定有开朗的性格,因为他视野开阔,知道世界有多大。 他还一定有很好的人缘,因为他懂得很多,很容易与世界各地的人找到共同话题。

本套书共七册,让孩子了解地理、认识世界、认识中国、热爱中国。 #618好物潮流##文史好物推荐#

刘兴世爷爷为孩子们讲述中国地理7册儿童科普读物

9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