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后们为科研事业努力,而他们的未来却时常笼罩在茫茫不定之中。
博士后是科研界的中流砥柱,他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美国在博士后基础建设上雄厚,为博士后提供了更好的职位待遇和福利。然而,博士后们面临职位缺乏的困境,这对于世界范围内的博士后群体来说都是一个共同的挑战。
博士后们渴望终身教职,却日益难觅机会。研究人员们想要成为项目负责人,却面对着有限的科研基金和巨大的竞争压力。在这种持续的压力之下,许多项目负责人不再把精力花费在培育博士后上,而是将他们看作熟练工人。为了生产高影响因子的论文和保住大型科研基金,他们需要另辟蹊径,必须改变现状。
相反地,中国的研发基金大幅增长,博士后的数量也水涨船高。然而,博士后的福利和薪资却依然偏低。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中国科学家在博士前期和博士后期的指导较少,中国也缺乏有组织的基础设施来解决博士后的问题。如果不能持续地投资博士后,中国和美国的科研名声都会随之衰落,这将会加重博士后们的困境。
势确实令人瞩目。我和我的同事,最近对博士后群体、联邦(国家)科研基金以及中美两国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进行了一番调查。结果让我们惊喜不已:从1993年到2012年,中国三个指标都呈惊人的增长态势。国内和国际博士后的数量稳步递增,政府资助以每年约18.7%的速率增长,这20年间科研经费增长了2,273%(从70.8亿美金增长至1,682亿美金),论文发表数量也增长了4倍。而美国的情况则与中国大相径庭,博士后的数量没有任何增长,联邦科研经费每年下降约0.2%,这20年间科研经费整体下降了4.7%,而每年的论文发表产出保持稳定不变。即便是考虑发表在高影响因子期刊《科学》和《自然》上的论文,中国的变化趋势同样引人瞩目。
毋庸置疑,这三个因素(博士后数量、联邦经费和论文发表数量)之间相互关联。中国的态势实在令人欣喜。
中国和美国的趋势完全相反,这让我们思考一个有趣的问题:给博士后增加经费是否会刺激美国的科学生产力?
一项由哈佛大学医学院主导的调查显示,在1990年至1999年期间,高知名度实验室发表的论文中,70%至97%(其中43%的论文发表在《科学》上)的第一作者都是博士后。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现在,说明博士后一直是最高产的科研团队。除了论文发表外,博士后还带来新的研究思路,能够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还能帮助项目负责人撰写经费申请材料。
我们最近的研究发现,有许多年轻的中国研究人员前往美国参加博士后培训。目前在美国的一半博士后不是美国公民,他们只持有临时签证。而在中国,只有11%的博士毕业生继续留在科研院所或高校工作,继续从事博士后研究,而许多人选择前往美国。
一些有才华的中国研究人员在职业训练早期就出国了,1987年至2010年间,美国中国籍研究生的数量至少增长了三倍。现在,中国是美国科学博士研究生的最大来源国。众所周知,中国提供的研究生薪资福利相当低,这迫使有才华的年轻研究人员前往国外寻找博士后机会。同时,汉语对外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语言障碍,使得国际博士生很难去中国从事博士后研究。
相比之下,国际研究生更愿意去美国,因为他们相信美国能提供比祖国更好的职业晋升机会。而美国也能够提供较高的博士后薪资和福利,同时,美国的多元文化还能让外国博士生更容易融入美国的生活环境。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在美国的博士后找到终身教职的越来越困难。相比于聘用终身科学家,项目负责人和一些科研资助机构更愿意雇佣博士后,这部分原因是由于博士后相对低廉的工资和较高的研究生产力。最近的研究估计,只有约15%的博士后在五年内能够获得终身职位,这让许多人担心。
不幸的是,只有约%的在美国的博士后最终能够获得助理教授职位。另一项研究指出,博士后的失业率从2008年的4%上升到2012年的10%,增长了超过一倍。
这对薪水较低的博士后来说意味着他们需要更长的时间来完成职业规划。过去,博士后一般只有一到两年的职位,而现在,博士后在职时间通常会增加到三到五年。一些人则被学术研究前景吓跑,转而投奔企业或放弃基础研究领域。
为了保持高产出的一流研究,中美两国需要进行重大变革。中国需要将更多的科研经费用于支付博士后的薪资并提高科研训练的质量;而美国则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并维持现有的博士后水平。此外,这两个国家还应该向博士后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并向国内和国际研究人员开放所有的博士后奖学金项目。
另外,在大学的教学机构中也需要进行变革。学术机构需要教授
我们必须改善博士后的职业发展、合作研究、时间管理以及实验室管理等相关知识。只有吸纳最优秀的申请者才能进一步完善研究生选拔标准,并考虑何种学生更适合进入企业或学术界,以便设计合理的研究生项目。此外,如果科研机构无法或不愿意提供助理教授职位,他们应该考虑设立永久的科研岗位。
近年来,中美两国的趋势已经使得博士后很难找到工作,无法发挥自身的价值。这最终将迫使优秀的人才退出科研行业,限制甚至阻碍科学的进步。我和我的论文合作者认为,采纳上述建议可以提高全球博士后和科研群体的水平,促进科研事业的发展。(作者Muhammed Z. Ahmed,佛罗里达大学食品与农业科学研究所热带研究和教育中心的博士后研究员,曾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以及中国华南农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请参考以下文献:
1. Ahmed, M. Z., Plotkin, D., Qiu, B. L., Kawahara, A. Y. (2015).《科学中的博士后:中美对比》。
2. Insall, R. (2011).《职业博士后增加了废物堆》。
3. Vogel, G. (1999).《顶级实验室的一天》。
这些文献可以为您提供关于博士后职业规划、现实问题和成功典范等各方面的参考。如果您想了解更多有关博士后的信息,那么这些文献绝对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Thaler, R. H., & Sunstein, C. R. (2009). 《选择的奇艺》:个人生活和公共政策设计中的选择架构。
2. Kahneman, D. (2011).《思考,快与慢》:理性和直觉的不同方式。
3. Zimmer, C. (2017).《大家族的伟大旅程》:我们如何了解生物界中的进化。
4. Zeng, W. (2008).《中国的挑战》。
这些著作为我们提供了解决现代生活和创新方面策略的有用指南,深入了解了生物学和政治等不同领域的重要主题。关于心理学、科技和进化等方面,这些文献可以帮助我们拓宽思路,并更好地了解现实及未来的挑战。
时间:2016-01-15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