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出发探究先秦巴狄文化的兴衰

自然地理_地理自然因素有哪些_地理自然景观有哪些/

巴南博物馆

中国人常说“水土养一方”。 一个地方的文化与当地的自然地理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 尤其是在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自然地理环境可以说对当地文化的塑造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至关重要的影响。

巴底,位于现在四川盆地东延的重庆附近,有着很早就出现的独特的地方文化。 巴迪文化是中国古代众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之一。 最早的甚至可以追溯到神话时期,《山海经》中就有这样的记载:“西南有巴国,太昊生仙鸟,仙鸟生仙鸟”。程厉,程厉生了后赵,后赵就成了巴人。” 然而,在《山海经》中,记载毕竟只是传说。 历史上记载的巴底文化最早应该出现在商、周、先秦时期。

那么,独特的地理特征对先秦巴狄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1、独特的地理位置让巴迪文化的形成融合了很多地方的色彩。

一、巴提文化的完整形成

巴底北连秦晋,东连荆楚,后连川蜀。 是连接川蜀盆地通往中原的唯一通道。 也是北有秦晋文化、南有荆楚文化的交汇点。 巴迪文化的出现综合了川、秦、晋、荆楚文化的许多特点。

首先,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本土的巴迪文化与中原地区联系甚少。 直到西周建立,姬姓诸侯王在巴底建立巴底王国,代表中原的正宗中华文化才与内地融合。 巴迪本土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原始完整的巴迪文化。

地理自然因素有哪些_自然地理_地理自然景观有哪些/

巴蜀风景

2、巴提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联系

而我们知道,西周王朝的发祥地就在秦国境内的陕西岐山。 因此,巴文化的形成自然就融入了北方秦晋文化的特点。

其次,春秋战国时期,巴迪文化逐渐达到鼎盛。 作为“夏”诸侯国之一,巴国与南方接壤的楚国交往频繁,时而交战,时而和平。 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姬之时,巴国乱,将军巴蛮​​子请楚教。” 可见,当时巴蜀与荆楚交往频繁,这一时期是巴底文化逐渐走向鼎盛的历史。 这一时期,来自南方的楚文化深刻影响了巴迪文化的形成。

此外,作为川蜀通往外界的唯一通道,巴底自古就与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直到今天,现代人还经常把巴和蜀放在一起形容,可见巴底文化与蜀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化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事实上,巴迪文化在其完整形成的过程中,吸收并保留了蜀文化的许多独特特征。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先秦时期的巴狄文化在形成过程中吸收、融合了秦、晋、四川、荆楚等地的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全能文化。包容的风格。

2、恶劣的自然环境赋予了巴迪文化勇敢、乐观的性格。

一、自然环境对巴迪文化的影响

与川川盆地的成都平原不同,巴底地处四川盆地东延山区,是进入四川的通道。 李白曾在《蜀道难》中写道:“蜀道难于登青天”。 巴迪文化就是建立在这条“艰难的蜀道”上的。

地理自然景观有哪些_地理自然因素有哪些_自然地理/

剑门蜀路

外人只是因为要经过这里而感叹蜀道之难,而巴人却生活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 与人、与地、与天战斗,成了他们唯一的选择。 在这样的环境下,萌芽的巴迪文化以坚强的勇气和乐观为特征。

《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士勇猛,歌舞动人,感动殷人”。 这是指周武王伐纣时。 巴人不满常年向殷商进贡,便跟随周武王征伐商。 并且在战争期间,他们边打边舞,以气势吓唬对手。 这恐怕是正史记载最早的,也是罕见的一幕。

巴人的勇敢来自于他们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的斗争,但文化中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也是由独特的地理位置决定的。 前面说过,巴迪是四方势力聚集的地方。 一点,古今中外,这样的地理位置,无法避免战争随时发生。 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四次战争的发生地。

自从巴人建国,巴迪文化逐渐形成以来,这里的战争就从未停止过。 与蜀诸侯战,与楚战,与秦战。 巴国和巴人的文化能够在这样的四战之地逐渐发展壮大,并且以地方的大小,可以与春秋战国的秦楚两大霸主相抗衡。数百年的岁月,他们骨子里传承的勇敢和乐观与人际关系密不可分。

二、地理位置对巴提文化的影响

另外,从经济活动来看,巴迪多处于山区,不利于种植。 巴人只能靠渔猎为生。 春秋时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和八提盐池的开辟。 这让巴人又多了一种谋生方式,那就是卖盐,这可以说是先秦时期巴人最重要的经济活动。

自然地理_地理自然因素有哪些_地理自然景观有哪些/

盐作为先秦时期非常稀缺的战略资源,自然受到很多人的觊觎。 巴国是个小国,根本无法与秦、楚等大国相比。 国家无法为盐商提供太多保护。 巴人想卖盐。 想要从当地运来卖掉,必须要有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 这也形成了巴迪文化中独特的分支文化,剑文化的盛行。 巴迪剑文化流行的初衷是为了商人在卖盐的路上保护自己的货物。

综上所述,恶劣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巴迪文化勇敢、乐观的文化特征。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春秋战国战争时代到来,地处四战之地的巴迪文化被动地延续和传承着上古巴人民的勇敢精神。他们与自然的斗争,勇敢、好斗,成为先秦时期巴狄文化的鲜明特征。

三、先秦末期巴迪文化的消解与其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一、先秦末年统一战争对巴迪文化消解的影响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自成一体的地方文化应该是独特的川蜀文化。 那么与川蜀关系密切的巴底文化为何在先秦末年逐渐消失呢? 这与形成巴迪文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巴迪山多水少,平原少,地处几省要道上。 从地理上看,它并不像川蜀那样,被“天外有天”的道路隔开。 因此,它无法在地理上保持相对的文化独立性。 。

《战国策·秦策》记载,公元前316年,秦王欲攻巴蜀、欲攻韩时,司马错上书主张先攻巴蜀,曰:“土地足以扩展国家,富足足以富民,得蜀则富。” 楚国,楚亡则天下统一。”国策定为先灭巴蜀。

秦国灭霸后,秦国文化作为征服者介入,具有很强的文化地位。 而且,那是一个社会变革的时代。 先秦以后,秦始皇推出“书同文、车同文”的统一政策,使巴土文化失去了继续发展的机会。

同时,如前所述,巴迪文化在形成之前吸收了周围地狱的文化特征,这使得它与后来出现的秦文化融合得非常快且和谐,因为巴迪文化本身就包含着一部分秦文化。 在此基础上,巴迪文化迅速融入更强大的秦文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自然地理_地理自然景观有哪些_地理自然因素有哪些/

雷古寨遗址出土的石器

二、先秦末期人口流动对巴底文化消解的影响

其次,文化的载体是人。 巴迪文化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巴人所承载的。 只有同一文化下的巴族人数足够多,居住面积相对固定,巴提文化这一独特的地域文化才能得以传承。 机会。 然而巴底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它是一个人口流动较多的地方,尤其是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先秦时期。 人口的大量流动自然带来了其他文化,但离开巴迪的人却无法转移巴迪。 当地文化传播。

三、独特的渔猎文化对巴迪文化消解的意义

另外,巴底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巴人虽然有一定的农耕生活,但相比川、蜀或者其他平原地区,他们主要以渔猎为生。 如果我们仔细阅读史书,我们会发现,在文明童年时期,农耕文明的文化比游牧文化更容易被传承,渔猎文化更容易被传承。 这是文明的本质决定的。 然而,巴迪独特的渔猎文明却被农耕文化所包围。 一旦失去独立性,必然很快被农耕文化所取代。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先秦晚期巴地文化的消解与其说是巴地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果,不如说是巴地自然地理环境的馈赠。 正如我们在文章开头所说,巴迪文化因其地处几个省份的交通要道而极具包容性。

因此,巴迪文化的消解绝不是消失,而是融入到附近的其他文化氛围中,从而获得另一种形式的新生命。 从这个角度来看,正是巴提的自然地理环境,让巴提文化有机会更广泛地参与中国文化建设的主流。 无论如何,先秦末期巴狄文化的消解与其自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

地理自然因素有哪些_自然地理_地理自然景观有哪些/

南江县羊八台坝聚落遗址

4。结论

巴底文化作为中国古代独特的地域文化,与中原文化几乎同时出现,相互交融,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地方文化,证明了它与中原文化同根同源,具有浓郁的特色。中华文明。 。

形成巴迪文化的自然地理环境,客观上塑造了巴迪文化以其独特的存在特征。 同时赋予了巴提文化一种不同于其他地域文化的勇敢、乐观的含义,但又具有同样深刻的意义。 另一方面,巴迪的自然地理环境在塑造巴迪文化的同时,也制约了巴迪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先秦末期巴迪文化的消解。

参考:

1.《华阳国志·八志》

2.“细胞学”

3.《战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