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裴秀(223—271),又名季炎,西晋著名地理学家、制图理论家。 他领导组织编纂了十八幅《愚公区地图》,是中国乃至世界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历史地图集。 他首次明确建立了中国古代地图的绘制理论——“制图六体”。 它是中国古代唯一系统的地图学理论。
2、郦道元(约466年—527年),字长,北魏范阳(今河北省涿县)人。 他一生阅读了大量的地理著作,对我国的自然地理做了大量的调查、考证和研究。 他根据《水经》写下了地理巨著——《水经注》。 全书共40卷,约30万字,记述大小河流1252条。 《水经》最初只描述了137条河流,只有一万多字,现已扩充了20余倍,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地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水经注》也是一本颇具特色的山水游记。
3、徐霞客(1587-1641),原名弘祖,字振之,别号霞客,江阴人。 他21岁开始旅行,30年来历尽艰险,走遍大江南北,记录每天的所见所闻。 经后人编辑整理成60万余字的《徐霞客游记》,不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被誉为“千古奇书”。
4、魏源(1794-1857),原名远大,字墨神,湖南邵阳人。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入侵中国,但中国人对外国知之甚少,于是他决定编撰《海上国家图》。
本书的基础是林则徐领导撰写的《四大洲记》。 在朋友的鼓励下,他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五十卷的《海国记》,后来又用了四年的时间精心扩充至六十卷。 到1852年,它被编成一百卷。
5、竺可桢(1890.3.7—1974.2.7),中国杰出科学家、教育家,当代著名地理学家、气象学家,中国现代地理学奠基人。 先后创办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地球科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 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被尊为中国大学四大校长之一。
1949年后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开辟了自然资源综合考察的先河。 从1936年1月1日到去世,他记录了每天的天气和物候,总计超过300万字。 发表论文有《远东台风新分类》、《台风起源与方向》、《东南季风与中国降水》、《中国气候区域理论》、《一年内生物系统发育变化的动力》等。 《中国过去的五年·千年来气候变化的初步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