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资料-地理著作与地理作家-外国科技人物辞典天文地理卷丶让桑

地理资料-地理著作与地理作家-外国科技人物词典·天文·地理卷【丶】皮埃尔·儒勒·塞萨尔·扬森(Pierre Jules Cesar Jans-sen,1824-1907)皮埃尔·米尔·塞萨尔·让塞(Pierre Mir Cézar Jeansé),法国天体物理学家。 1824年2月22日出生于巴黎。1873年成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75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巴黎默东天文台创始人并担任第一任台长。 1907 年 12 月 23 日在默东去世。让-桑是天体物理学的先驱之一。 他曾前往秘鲁、意大利和亚速尔群岛进行天文观测。 1862年,他在太阳光谱中发现了某些大气吸收线。 1868年日食期间,他观察了日珥光谱,发现了地球上未发现的新元素氦的奇怪谱线,并得出结论:氦在当时是一种未知物质。 1874年,他用计时摄影术观测了金星凌日。 1881年,他拍摄了彗星的照片。 他在勃朗峰大气吸收线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果。 朱利叶斯·费迪南德·冯·汉恩(Julius Ferdinand von Hann,1839-1921)朱利叶斯·费迪南德·冯·汉恩,奥地利气象学家和气候学家。 1865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1866年创办奥地利气象学会气象杂志并任主编。 。 1873年,他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助理教授。 1877年,他被任命为维也纳中央气象台台长和大学教授。

 

1897年任格拉茨大学和维也纳大学教授。 在此前后,他于1883年至1920年间担任德国和奥地利气象杂志的主编。1921年10月1日在维也纳去世。1866年提出焚风成因理论,解释高温焚风现象。 然后深入讨论了焚风理论的发展历史、大气中水蒸气含量随高度减少的规律、上升气流的温度变化规律。 他是《大气与水圈》(1872年)、《气候学百科全书》(1883年)、《气候学教程》(1901年)和《气候学地图集》的作者。 1904年获得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西蒙斯奖章。 为了纪念他对气象学的贡献,德国和奥地利气象杂志于1906年出版了特刊《汉恩纪念》。 汉森(Peter Andreas Hansen,1795-1874)彼得·安德烈亚斯·汉森是德国天文学家和大地测量学家。 丹麦人,1795年12月8日出生于石勒苏益格的特纳。早年从事钟表匠工作,后来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 1825年至1874年任德国哥达天文台台长。 1874年3月28日死于戈塔。1838年和1862-1864年汉森研究了月球运动理论。 他以一个在空间中旋转的、大小和形状恒定的椭圆为中间轨道,然后计算了椭圆平均近心角的摄动以及月球在椭圆面径向和法线方向上的坐标差。 根据这一理论,他编制了1750年至1850年的月球运动表(Tables de la lune, 1857),精度为1″-2″。

这张表成为1862年至1922年间各国天文历书计算月球星历的基础。他研究了行星和彗星的摄动理论。 1843年,创建了绝对摄动法,以部分近心角为参数,使展开级数快速收敛。 1856年,他提出用类似于月球运动理论中所用的方法来计算小行星的摄动,并计算出了13号小行星Egeria的摄动。 汉森方法可用于大偏心率和轨道倾角的小行星,并已广泛用于计算小行星的摄动。 汉森还将接近抛物线的扁椭圆分为内、外两部分,并在每一部分引入部分近心角,从而将用于行星摄动的汉森方法转变为适合计算周期性彗星摄动的解析方法。 该方法已成功用于研究恩克彗星的运动。 汉斯廷还观察到了日食并测量出太阳视差为 8 分 92 英寸。 他于1854年出版了太阳表。 克里斯托弗·汉斯汀(Christopher Hansteen,1784-1873)克里斯托弗·汉斯汀,挪威天文学家。 生于1784年9月26日,卒于1873年4月15日。毕生致力于地磁研究。 1821年,他发现了水平磁力的日变化。 1833年,他建立了克里斯蒂安尼亚天文台。 1839年,他创办了地磁观测站。 汉德里科夫(1837-1915)米特罗凡·费奥多罗维奇·汉德里科夫,俄罗斯天文学家和大地测量学家。 1837 年 1 月 13 日出生于莫斯科。

1858年毕业于莫斯科国立大学。1862年起在莫斯科天文台担任天文观察员。 1870年起任基辅大学教授,并兼任基辅天文台台长。 1915年8月7日逝世。主要研究理论天文学、观测天文学和行星、彗星轨道的确定理论,以及日食、月食的预测理论。 作品:《天文系统》(1875-1877)。 兰利(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1834-1906)塞缪尔·皮尔庞特·兰利,美国天体物理学家。 1834 年 8 月 22 日出生于马萨诸塞州罗克斯伯里。 1851年至1864年,他在芝加哥和密苏里州圣路易斯从事土木建筑工作。 后来,他获得了波士顿哈佛大学天文台的研究生奖学金,在哈佛大学学习。 1866年,他被任命为马里兰州安纳波利斯美国海军学院数学副教授。 1867年至1887年,担任宾夕法尼亚威斯汀大学(现匹兹堡大学)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和阿勒格尼天文台台长。 从1887年起,他担任华盛顿史密森尼大学天文台台长。 1906 年 2 月 27 日逝世于南卡罗来纳州艾肯。兰利于 1878 年开始研究太阳光谱中的能量分布,并确定了太阳常数。 由于他对太阳活动以及太阳对天气影响的极大兴趣,他于1880-1881年发明了电阻辐射量热计。 它具有高灵敏度,可以测量低至万分之一度的温度。

他用这个仪器测量了太阳辐射的强度,并对太阳光谱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1901年绘制了太阳光谱的红外图。1781年他还测量了大气的透明度。 此外,他还热衷于航空事业,是制造飞机的先驱之一。 他研制的双翼无人机于1896年6月11日成功飞越波托马克河。1903年12月,两架有人驾驶飞机进行了测试。 但这并不成功,飞机坠入波托马克河。 由于缺乏资金,飞行测试后来被停止。 书:新天文学(1888)。 兰伯特(Johann Heinrich Lam-bert,1728-1777)约翰·海因里希·兰伯特(又译兰伯特),德国数学家、天文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瑞士人(有人说是法国人),1728年8月26日出生于瑞士米卢斯(现属法国)。 1748年至1756年间,他担任一个贵族家庭的家庭教师。 1765年,他成为柏林院士。 1771年成为慕尼黑科学院院士。 1777 年 9 月 25 日在柏林去世。在天文学方面,兰伯特研究了彗星的轨道以及木星和土星的运动。 双星的概念得到澄清。 提出恒星形成有限的扁平盘状银河系,并且银河系之外还存在其他星系。 发展了宇宙层次结构思想,提出了新的无限阶梯宇宙观,认为宇宙无限空间中存在无限天体阶梯系统:太阳及其周围的行星是第一级等级; 太阳和其他许多恒星的总和是第二级,太阳只是其中的一个普通成员。

第二层的中心有一个巨大的主宰——中央太阳,它的引力指挥着系统中所有恒星的旋转; 许多像第二级系统这样的星系形成了第三级阶梯。 整个第三级系统围绕着其中心的超巨质量体旋转; 第四层、第五层等继续无穷大。 兰伯特提出这个层次宇宙模型后,还估计了第二、三级系统的大小以及每一级系统中心体超过附属体总和的质量。 书籍:Kos-mologische Briefe für die Einrichtung des Weltbaues (1761)。 欧文·劳格缪尔(Irving Laugmuir,1881-1957)欧文·劳格缪尔,美国物理化学家、气象学家。 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他前往德国哥廷根大学继续深造。 1906年获得博士学位后,他回到美国,1909年至1950年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他开始研究钨丝的气体放电、电子发射和高温表面化学,大大延长了钨丝的寿命。钨丝。 他还开发了真空泵、高真空管和原子氢吹管,用于无线电广播以达到太阳表面的高温。 他曾提出原子结构和化学键形成的理论,并引入了共价的概念。 1940年后,他对云物理和人工降水实验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开始应用碘化银和干冰播云来测试降水的可能性。 他发表了许多论文。 在《上升饱和冷气流中的过冷液滴》一文中,他详细阐述了地面云中云滴尺寸分布的规律,提出气温、液态水含量和风速影响云滴半径和浓度。 找到了该关系的经验公式,发现在水蒸气压平衡的条件下,较小的水滴会蒸发,较大的水滴会长大,云滴的平均尺寸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大。 1948年,他在论文《暖积云中链式反应引起的降雨》中计算了液滴在重力场中落下时积聚较小液滴的效率和碰撞增长率。 此后,他陆续发表了《利用……干冰播撒在层云中的影响研究》、《利用各种播云技术控制类积云降水》、《卷云研究中人工影响云的进展》程序》等论文。 1932年荣获诺贝尔化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