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却意识到,我对海岛的认识是十分肤浅的。基础地理上,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探究海岛的特征,如其面积、地形、地貌等。在这些方面,我们会发现中国的海岛数量竟然已经超过了之前的两倍,为什么会这样?这是一个探究中国海岛的奇妙之旅,值得我们深入挖掘、观察和传播。尽管媒体很少关注海岛这片被遗忘的土地,但我们应该引起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去了解这些美丽的宝藏。
经过深入研究,你若问我这些形态各异的地质体是否能被归为海岛,我不禁感到为难。比如,滦河口的曹妃甸是一条沙地长岬,时隐时现地与大陆相连,你认为这是一个岛屿吗?还有,南黄海辐射沙脊群面积超过2万平方公里,甚至在低潮时露出几千平方公里的沙洲,但你仍不能确定其是否属于你心目中的岛屿。无论如何,这些“似岛非岛”的地质体却为中国最缺深水港的渤海和黄海沿岸带来了两个可容纳超级巨轮的大港,这是这些地质体令人惊叹的贡献。基础地理告诉我们,即使我们不能确定所有的“地质体”是否符合我们对海岛的定义,但是我们也必须承认其重要性和实用性。
如果你问我海岛的魅力是什么,我会告诉你——它们既像大海的孤儿,又像向外敞开的天窗。我国是全球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在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海域上,分布着数以万计的岛屿,它们散布在海岸线或大洋中。尽管在小比例尺地图上,不少面积较小的海岛被遮蔽,但只要放大比例,这些海岛就会清晰地呈现在你的面前。它们有着独特的魅力,既可以是向内封闭的孤岛,又可以是向外打开的“窗口”。例如这张图片,拍摄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洁白的沙洲点缀在蓝宝石般的海水之中,水下则是由珊瑚遗骸堆积而成的巨大礁盘,经过台风和海浪多年的侵蚀,它们慢慢积聚,逐渐露出水面,形成了如今的沙洲和岛屿,而礁盘外围则带着层层破碎的“浪花带”。正如基础地理告诉我们一样,尽管中国的中沙群岛全部在水下,即使在低潮时也看不到岛屿,但我们仍然把它叫做“群岛”。岛屿的美丽,不仅在于它们的形态,更在于它们神秘、多样的内涵。当我们谈及中国的海岛时,是否还会想到那些位于水下的岛礁呢?它们是否会算在中国海岛的总数之中呢?同样,曾母暗沙被誉为中国的最南端,但是它却位于水下20多米的地方;黄岩岛在涨潮时,只有一块面积几平方米的礁石露出水面,但我们仍然称其为黄岩岛,是否也将其算入中国岛屿的总数中呢?这里涉及到海岛的定义和中国海岛数量的话题,更加有趣引人。基础地理教给我们,不同的定义可以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而中国海岛数量的计算也是如此,造成了相差甚远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