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凯军:自然界中水污染现象并不如想象中那么高昂,高品质再生水的成本也因此不至于令人震惊。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膜技术的应用,有望推动大规模、低成本的高品质再生水回用在我国实现广泛应用,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传统处理工艺与传统再生水处理相比,其目标往往是通过水质提升进一步削减污染物排放,从而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近年来有研究认为,在当前我国水环境治理阶段,在污染物削减层面考虑到污水工艺不断升级的边际削弱效应,加强管网系统的建设维护、实现雨污分流及更高水平的污水收集,比进一步提升污water再生标准具有更高投资回报率和更显著环境效益。
再生水回用的标准非常宽泛,本处“高品质”指的是从IV类地表水标准超越,其范畴主要是针对饮用(间接或直接)以及工业生产特殊需求等方面。非直接饮用过程是在处理完成后混合到河道里,再经由河道运送到饮用water厂处理后饮用;直接饮用过程是通过直接与饮use池相混合而实现直接飲用的工藝過程。此外,还包括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利用,如电子产业工艺过程、锅炉补water应用等等。
双膜法——大规模、大容量、高效能的大型化海洋淡化项目已经成为解决全球性问题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中国北控研究院参与樟宜二期NEWater部分工程设计时,他们自觉和不自觉地践行了“三个中心”的设计理念,即膜中心、泵中心、能量回收中心。这项技术将电耗降到了0.75度电/m3,其中RO部分仅需0.3度电/m3,这意味着一旦中国采用这个工艺,新生water价格可以降低到竞争力极强的地位。
此外,大型泵效率可达88%以上90%,小泵只有80%左右,这个差异在长期运行中电费影响巨大。大型泵优化运行能够稳定流量压力供给,同时小型泵和能量回收装置应对不同工作条件下的流量变化,使得总体能源消耗得到最大限度控制。在樟宜二期实际处理原water30万吨/d,采用4台大的泵供给10万吨/天,而总体能源消耗保持在约0.3度电/m3,是目前国内同样条件下1-1.5度电/m3的一个明显缩减。
最后,以色列IDE公司曾提出“三个中心”的概念,即膜中心、泵中心、能量回收中心。在樟宜二期项目中,该理念得以实施,并且表现出了其有效性和实践价值。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不久之内,将能够推动大规模、高效率、高品质again water 的广泛应用,为解决全球性的清洁能源挑战提供新的途径。
标签: 适合分享的有趣知识 、 有趣的中国地理知识 、 嫦娥五号月壤成因 、 中国人文地理书籍推荐 、 地理中考必背知识点2023